電磁兼容技術包括哪些內容?
(2)電磁干擾耦合路徑。要認識清楚干擾源產生的電磁搔擾及通過何種路徑到達被干擾的對象。一般來說,干擾可分為傳導型和輻射型干擾2大類。傳導干擾是指電磁搔擾通過電源線路、接地線和信號線傳播到達對象所造成的干擾,例如,通過電源線傳入的雷電沖擊源產生的干擾;輻射干擾是指通過電磁源空間傳播到達敏感設備的干擾,例如,輸電線路電暈所產生的無線電干擾或電視干擾均屬于輻射型的干擾。研究干擾的耦合途徑,對制定抗干擾的措施,消除或抑制干擾有重要的意義。
(3)電磁抗擾性評價。研究電力系統中各種敏感的設備儀表如繼電保護、自動裝置、計算機系統、電能計量儀表等耐受電磁干擾的能力。一般是采用試驗來模擬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干擾并在設備盡可能接近工作條件下,試驗被試設備是否產生誤動或永久性損壞。設備的抗擾性決定于該設備的工作原理、電子線路布置、工作信號電平,以及所采取的抗干擾措施。隨著電力系統中各種自動化系統和通信系統的廣泛應用,以及強電設備與弱電設備集成為一體的趨向,如何評價這些設備耐受干擾的能力、研究實用和有效的試驗方法、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將成為電力系統電磁兼容技術的重要課題。
(4)抗干擾措施。電磁干擾產生的騷動、耦合和影響,作為敏感設備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此,往往比較經濟合理的解決辦法是在敏感設備上采取抗干擾措施。例如,電力調度大樓遭受雷擊是不可避免的。但通往系統和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安全運行可通過正確的接地、屏蔽、隔離措施加以保證。研究有效經濟和適用的抗干擾措施也是未來電磁兼容領域的重要任務。
|